慢性硬化性颌骨骨髓炎
概述:在X线片上,慢性
硬化性骨髓炎或呈局灶型(致密性骨炎)改变,或呈弥散型(多发性)改变。局灶型者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青年人,与下磨牙或下前磨牙病变有关。病变为一局限的骨硬化的X线阻射区,与牙根有联系。周边可以清晰,亦可与周围骨质相混合。被认为是刺激引起机体反应,发生硬化、致密。组织学检查可见病变区骨小梁致密的团块,有少许骨髓组织及少量淋巴细胞。
对病源牙的病变应视情况治疗或拔除。治疗后,骨病变可发生改建或仍继续存在而无症状。
在查不出感染来源的病例中,有人建议用局灶性根尖周骨硬化一词命名。此症中,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仅为极少量或无。对局灶型无症状的硬化性病变不需治疗。
硬化性病变也可是多发的或弥散的,多发生于下颌骨,少见于上颌骨。虽有些表现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相似,但弥散型
硬化性骨髓炎无化脓情况,有X线阻射的不透光区域存在,疼痛常为突出症状。如病变受到来自口腔的感染,例如,拔牙、晚期牙周病、外科手术或黏膜溃疡等,将出现疼痛、慢性感染或流脓等症状。否则,病变是无症状的。
有人建议,如病变与慢性牙髓感染区或牙周病有关,此骨硬化改变为真正的慢性骨髓炎;如与牙的病变无关,应称之为真正的牙骨质瘤。Waldron等在38例硬化性团块中,发现34例为牙骨质,认为病变应属良性纤维骨病变,来源为牙周韧带,建议称之为颌骨硬化性牙骨质团块。其余4例中,2例为真正的慢性
硬化性骨髓炎,有骨的致密和白细胞浸润。另2例有致密骨,但无炎症。这种牙骨质团块如无感染,不应切除。
偶有广泛的慢性弥散型
硬化性骨髓炎病例,侵犯下颌骨下部,有明显疼痛。局部扩创及抗生素治疗有一定疗效,但常在数月后复发并有持续性疼痛。曾使用过多种方法,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类、依替膦酸(etidronate disodium)、去皮质骨板以及高压氧治疗等,后者据报道有相当疗效。虽然如此,对此型病的治疗仍存在疗效不够满意的问题。
慢性
硬化性骨髓炎(局灶型及弥散型)与非膨胀性颌骨的不透光病变存在着不少诊断上的问题,例如,硬化性骨炎、多发性内生
骨疣、局部骨硬化、骨化性骨髓炎、硬化性牙骨质瘤、巨型牙骨质瘤等。这些名词在诊断上常有混淆。